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

漫谈我的《三国杀·国战》历程-世界时讯

日期:2023-04-11 03:09:38 来源:哔哩哔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从2010上大学开始打《三国杀》,第一次用太史慈当反贼,死后围观,结果主公有事离开让我接着打,最后我接着用刘备主公拿下了首局游戏的胜利。

国战一出后基本面杀就不再打身份局了,每个扩展都令我无比兴奋。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玩的势包版本,变包出了不久我就硕士毕业了。权包出后,我回学校跟读博士的同学玩过,只是机会没那么多了。

2010开始打online,在人人服一直熬到合服,转战十周年,一直打到2019留学德国,期间各种模式局数早已过万,以欢乐成双为主。

2019-2022我在德国读博,主要跟外国人玩外国桌游,身边中国人少,就没再打《三国杀》。

2022年底来英国继续上学,身边同学大部分都是中国人,很顺利组织起定期的国战局。主要成员是我同专业的同学,还有其他学校和在伦敦工作的杀友,偶尔也有从其他国家赶来参加活动的,非常热闹。我的将池以典藏2023版为基础,增加了自印的纵横捭阖、十周年专属(十年心礼盒版技能)、南华老仙、卑弥呼和6个海外服武将,以确保每个势力人数相等。除了6个海外服武将之外,所有技能严格按照官正面杀最新版技能执行。虽然我们的国战成员除了我之外对新将都不甚了解,但是我们玩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这个游戏并没有看上去那么难。

从《三国杀》开始,我逐渐成为了一个硬核桌游玩家,德美双修。如今我玩过的桌游总数超过300种,大部分都在BGG上有很高的排名。此外,我还在BGA上玩在线桌游,拓展对桌游世界的认知的同时,也深入钻研部分感兴趣的和擅长的游戏,把Elo分提升到高手乃至专家级。对比国战和外国桌游大作,国战的策略性虽然不如德式游戏,但是重开性极高。复杂策略游戏吸引人反复游戏的地方主要就是玩家通过游戏提升自身水平而带来的正反馈。当玩家通过积累经验而达到自己算力所及的上限时,这个正反馈也就没有了,就到了玩腻了的时候。不同人的学习速度不同,算力不同(所以水平上限也不同),导致了不同人玩腻一款游戏的局数不同。总体而言,即便是桌游硬核玩家,也很难找出多款自己能重开20次的游戏。但是国战对我来说就算开1000场也不会腻。除了精炼水平带来的乐趣之外,游戏本身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人情练达是国战魅力的重要加分项。所以在我的集石主页上,我也毫不犹疑地把国战列为我最爱桌游的第一名。

不过尽管我对国战不吝褒奖,但是也只局限于面杀。网杀的盈利模式让我对其平衡性失去信任。虽然十周年也出现了吕玲绮、南华老仙等超模武将,但是他们面杀化时还是经历了紧急削弱。所以我还是有理由相信,国战的面杀仍是净土。

网杀玩家群体的心态也和我的想法不一致。即便网杀身份局一再突破下限出氪金武将,仍然有大量玩家趋之若鹜。虽然我也曾是一名网杀玩家,但是如今的网杀玩家让我觉得很陌生。我觉得面杀玩家更可能是像我一样的广谱桌游玩家,而网杀玩家很可能只是在众多网游里选择了三国杀,他们在桌游世界的眼界其实很狭隘。桌游玩得越多,越觉得触类旁通。只专注一款游戏,虽然也会提高水平,但是很容易陷入瓶颈,心态上也容易偏激。势备篇上线的困难,也与这个群体的能力和喜好有关。

网上搜三国杀视频,绝大部分都是关于网杀的,而网杀里国战内容占的更少。有些经验技巧是面杀通用的,但是还有些诸如猜读条、预亮、手气卡、关将的,就都是一些不属于国战这款游戏的东西了。还有大量围绕手杀错误地把势力锦囊直接洗入牌堆产生的“策略”,实属可笑。在我看来,面杀的《三国杀》才是《三国杀》,而网杀不过是它的一个衍生品,为了盈利和迁就网杀玩家群体而做出了改变。不过只要他们能把网杀挣的钱拿来做面杀,推出更多更好的新内容,我作为面杀玩家也应当心满意足。祝《三国杀·国战》蒸蒸日上!

标签: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

市场